《家有姐妹》的呈现效果出奇地好,可以说非常非常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有些人就嘴贱爱说,这个《家有姐妹》嘛,我感觉一般啊,有点老套……但你让他找个不老套还能惹人笑的,更高级点的,他也找不到。
我看过非常非常多的情景喜剧,国外的、国内的,古早的、稍微没那么古早的,谁没看过《成长的烦恼》呢?
《地下交通站》我大概看了有10遍,台词都要会背了。
我喜欢《家有姐妹》。
情理之中在于,它是非常典型的情景喜剧。
就是当你想到“情景喜剧”这个词儿,想要去看一集的时候,能够提供给你的那种标准范式。
半个小时的时长,背景简单、人物鲜明、包袱密集,题材贴近社会热点,又用轻松愉快的形式表现出来,点到为止的一点升华主题,不煽情、不玩尬……总之,这就是当你饿了的时候,直接端上来的一盘你最爱吃的东西,风卷残云之后非常满足。
意料之外之处,首先也在于它是非常典型的情景喜剧。
仔细回想一下,真的很久没有在电视上看过那么好笑的情景喜剧,甚至连情景喜剧这个门类都快在国内消失了。
感谢这一组的主创和演员,带来了久违的味道。
我知道《家有姐妹》最初是综艺里的一个参赛项目,但在综艺里这个项目也真的是在做一个情景剧,而不是在综艺里搞噱头、敷衍。
其次的意外是演员组合。
杨超越是之前综艺里这一组的发起人,也是剧本里串起这个故事的灵魂,《武林外传》+《家有儿女》+超越妹妹,意外地和谐,有化学反应。
邢捕头演一个唠叨老爹,细微之处都是老演员的功力,不需要多说了。
柳岩,很多人只知道她的一些花边新闻,其实她主持和演戏的功底很棒,也演过情景喜剧。
方红的两个孩子,这俩小朋友戏份不多,可是每次出场都特别搞笑,没有一句废话。
杨超越应该是最大的惊喜,尽管已经无数次见识过她的综艺感、搞笑天赋,但是演戏不一样,需要跟着剧本去演绎一个不同的人,她做得非常好。
再说一遍,我真的感慨于《家有姐妹》所有演员的默契配合。
之前他们录综艺的时候,因为综艺的录制是非常匆忙的,合作者从天南海北赶过来,可能完全不认识,只有两三天时间熟悉、排练,最后拿出一个半小时长度的成果。
如果你看过《我爱我家》《炊事班的故事》,能够很明显看到一个曲线,演员在最初的几集里面还是显得有些拘谨,慢慢放松,到后期以及到了第二季、第三季就越来越默契,越来越放飞。
《我爱我家》里面,傅明老人一开始说话的腔调和后来都完全不一样。
演员在一起时间久了,能磨合更好,状态更放松,相比之下,只有几天时间临时搭起来的这个剧组,在综艺里达到的效果已经非常出乎意料了,而《家有姐妹》电视剧里他们的化学反应又好了很多很多……
家有姐妹一周1-2更拖拖拉拉播了两个月,导致我现在已经养成了周五晚上看剧的习惯😂😂😂,24集太短了,要是能每天一集就好了。
剧里有笑点有感动,有一些脑洞大开的想法,超越的美貌再一次征服了我,演技也有进步,代入进去了,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欢乐,期待之后的剧集!
顺便一提,最后一集无敌好看!!!!!!
家有姐妹完结一段时间了,正好赶上工作交接没时间写点什么。
现在新工作已经就位,写篇东西算是纪念第一季吧。
老实说家有姐妹不是一部让你从头笑到尾的喜剧。
在我看来,它不是做不到,而是压根没想那样做。
这是我欣赏的。
和我看过两集之后的想法一样,我很欣赏《家有姐妹》的一点就是剧中人设都很正常。
没有傻子角色,比如武林外传的小六子或者爱情公寓的子乔,唯一的一个愣子角色就是《今天有演出吗》里面的李宗恒扮演的弟弟来客串了一个“群演假扮医生”的桥段。
在主要人物中设置“二傻子”其实是一个很讨巧的手法,因为“二傻子”很容易就能制造反差和笑料。
但是《家有姐妹》顶住了这个诱惑,这一点上和我喜欢的《我爱我家》一样,全家都是正常人设,所有家庭成员都是你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普通人。
普通人设创造笑料的难度很大,有时会显得包袱没那么密集,但是相应的,普通人设更容易引起共鸣和思考。
《家有姐妹》没有试图通过挠观众腋窝来逗笑观众,相反它在试图通过展示老方家的生活来跟观众探讨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年轻人的就业观,算上第1、2集,和18到22集,一共有六集是探讨年轻人就业问题的。
还有探讨中年夫妻婚姻问题的“那一夜”。
探讨子女学习问题的“家有学霸”。
还有探讨三胎,老年人夕阳红恋情的故事。
当然《家有姐妹》做的还不够的地方恰恰也在于此,讨论问题了,但是不够辛辣,不够讽刺。
只敢在安全的话题上打转,比如讲家庭教育,完全可以讲私立教育侵占公立资源,推荐信制度在某些学校出现,或者学校搞素质教育和考学压力的现实矛盾等等现实问题。
讲述年轻人职场完全可以像《破事精英》一样更加辛辣的讽刺一下现在的职场问题。
这一点,希望第二季能够更激进一些。
好的喜剧作品一定要有足够的讽刺元素。
比如《我爱我家》里傅明老人局里局气的做派就令人印象深刻。
《家有姐妹》除了试图让观众大笑之余还能剩下点感悟和思考之外,还有一个亮点和创新,就是很多集最后会设置一个“家有实话”环节,这是我比较喜欢的,它通过让剧中人物面对摄像机说出自己更多的关于本集剧情事件的想法,往往能加深主题,增加笑料。
整个二十四集里,令我印象深刻的想要回看的有生三胎那两集,那两集编剧很有野心的设置了姐妹来以为老爸和玲姨有了孩子,老爸以为方红同意要三胎,乐乐以为妈妈要生三胎自己会失宠,这样一个三重误会。
所有人都处在误会中导致笑料百出。
第15,16集《潜入者》也让我多次回看,编剧通过巧妙的设计,让杨超越饰演的方向潜回家中找手办零件。
杨超越在阳台跟蜘蛛人的对话让人捧腹大笑。
故事最后,家里人假装不知道方向回来,纷纷给离家出走多日的方向准备吃穿用的东西,而这时方向躲在桌子下面潸然泪下的桥段堪称杨超越在本季的演技巅峰。
本季收官的两集,编剧更是把脑洞开到了极致,他们让角色意识到自己只是角色,直接打破第四面墙,让方向跑出了片场,这两集有点楚门的世界的意思,当然和楚门的世界讽刺真人秀不同,《家有姐妹》一方面想表达方向珍惜家庭生活,选择了回到剧中而不是抛弃父亲和姐姐追寻自由。
另一方面也是借着方向跑出演播室试图摆脱编剧的束缚过上自由的生活的剧情似乎在映射杨超越本人的经历。
这个桥段,对于杨超越粉丝的我来说感慨良多,却不足以为外人道哉。
最后要夸一下杨超越的颜值,虽然说在情景喜剧里夸演员颜值有点怪怪的,但是我还要说,这剧太养眼了,杨超越每一集的造型都特别贴合本人,可以说哪怕只是为了欣赏美女,追这部剧都不亏。
很不错的情景喜剧,但是距离成为经典,编剧还需要多多努力。
先说优点,也是编剧的优点,当然我一会还要说编剧的缺点,毕竟情景喜剧主要是靠剧情,靠编剧。
编剧的优点在于,他们没有偷懒设置那种愣头青人设,我能想到的比如说《夏洛特烦恼》里的大春,就是这种人物。
编剧苏彪说过(大意)低级的喜剧笑料都很足,但这种笑料仅仅局限于演员夸张的表演和抖机灵的台词上。
而不是在人物上、矛盾下产生笑料。
那种靠设置愣头青角色来获得笑料的喜剧,在我看来都是编剧偷懒。
家有姐妹这个剧里,所有的角色都是智商在线,方向虽然总是吃错瓜,但是她也不是傻大姐,不是大春或者开播情景喜剧那个综艺里《今晚有演出吗》李宗恒扮演的那个愣头青的弟弟。
小浪也不是愣头青,他只是舔狗罢了。
其余角色都是正常人。
这其实挺难得的,就连《武林外传》都没有免俗设置了一个小六子这种角色。
家有姐妹的编剧一直试图在用误会和冲突制造笑料,比如说“那一夜”,阴差阳错下姐夫怎么也无法离开这个家,这中间不断地被家人发现打断。
再比如,三胎那一集,三重误会叠加在一起,引出笑料。
家有姐妹的编剧也会用出人意料的剧情让大家会心一笑,比如方向离家出走那一集,方向为了在刷墙工面前证明自己不是小偷,说自己能指挥布加迪,结果刷墙工试了一下发现布加迪也听他这个陌生人的话。
以上是优点,一句话总结就是编剧试图写出高级笑料的剧本,但这也恰恰是第一季无法达到或者超越《我爱我家》、《武林外传》这种殿堂级情景剧的原因。
那就是编剧的功底还是欠点火候,矛盾、误会、冲突都有了,但是还不够,让人会心一笑的时候挺多,但是让人哈哈大笑甚至笑过之后有所思考的时候不多。
对了,这部上星剧能看的出来,每集都有个社会痛点的主题,它比较克制的表达着自己对于这个社会痛点的看法。
也许编剧想引发大家的讨论和思考。
但是现实情况就是剧本身并没有引起广泛的讨论,因为那些痛点话题看似话题,实际上大家也不知道说什么。
最后说说我喜欢的杨超越,她的表现真的让人眼前一亮,我特地去看了一下每集的收视率,然后对照了一下每集的主题,但凡是以方向为核心发展的故事,收视率必然更高。
这一点在最后六集非常明显,因为最后六集方向全部为故事核心,最后六集收视率是不断走高的,尤其是最后两集收视率创下了本剧的收视高峰,这说明既有观众对剧很满意,也对杨超越的表演很满意,否则观众早就换台了。
终于有时间写剧评啦,说不上是剧评 就是自己的一些感受吧。
上一次看情景喜剧应该还是小学的时候,近些年都很少再看情景喜剧了。
这次因为期待方向看了《家有姐妹》,感觉真的找回了那种小时候看剧的感觉。
方家的故事简单又很纯粹,笑中有泪,不仅仅是搞笑,也有无限的情感和回味包含其中。
情景喜剧往往具有篇幅短,情节相互联系又独立,拥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戏剧冲突等特点。
国内情景喜剧的探索实质上更具有我们自己的特色,一般以家庭式情景喜剧展开,家有姐妹就是典型的家庭式喜剧。
方家人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百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包含中青小三代人的人物塑造。
其中杨超越塑造的方向最让我印象深刻。
虽然是粉 丝,但是对杨超越的表演真的很惊喜。
无论是欢乐的部分还是感人的部分,都能感受到杨超越作为演员的用心和深刻,在她身上积蓄了无限的力量,杨超越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
方家拥有传统家庭的特点,又有新生力量与传统的交融碰撞,方向,方红和爸爸的笑与泪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展开,其实家庭生活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亲子关系也属于人际关系的一个部分,所以家有姐妹不单单是一部情景喜剧,更给人思考的空间和无穷的意义。
在给观众欢乐的同时,和观众通过屏幕进行交流,每一个角色都鲜活而有力量,家有姐妹我真的可以反反复复看很多遍,每周五更新真的不够看!
说了这么多,还是希望演员杨超越越来越好,希望像家有姐妹这样的好剧能越来越多,希望我们都能在平凡的生活里有笑有泪,做普通又快乐的人
干一天活,回家就想放空大脑,看到相亲相爱相杀一家人,快快乐乐,很有包袱,颜值在线,关注时事热点,紧跟社会潮流,整体很放松,不错不错有一说一,姐姐妹妹互动有爱又有趣,小朋友的演技也很可圈可点,范明老师也是老当益壮,是其中的桥梁。
这个综艺我也看过,很好看。
超越妹妹的演技有进度,在这里展现很自然,小表情和情绪也很到位。
真的推荐
杨超越演的方向在今晚的这段哭戏,真的,我在群里看到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其实是理想之c里苏筱的一段哭戏。
非常类似。
苏筱没了工作,没了造价师证,男朋友还劈腿,生活过得污七八糟,窝在房间里不肯出门,敲开她门的是她远道而来的父亲,带着装在铝饭盒里的饭菜来看她。
她打开门,背对着父亲整理房间里的狼藉,说过得很好父母就不要总是担心了最近又发生了什么什么好事,结果转头,看到的确实一桌子满满当当的饭盒,父亲站在一边对着她笑,说快吃吧,苏筱整个就崩溃了,哭得很狼狈,就像今晚的方向一样。
理想之c里,女主最触动我的,就是这段。
家有姐妹,有很多笑点,有很多泪点,总是在煽情处及时停住,不让观众真的感到悲伤,这也许就是一部真正的情景喜剧需要做到的。
但今晚,它可能失格了,我真的看到这段时由衷地心酸和难受,心脏像是被拧巴拧巴揪成了一团又苦又涩的东西,但我绝不会把这段表演用快餐式的标签定义为“煽情”,它是真正的生活。
虽然这样说怪怪的,但是老实说这部剧对我来说最大的卖点是杨超越,她在剧里的造型简直太好看了。
笑死,这可是一部情景喜剧啊,但是这就是我的真实感受。
官微找的几张图,大家感受一下
尝试给自己找理由,我觉得人是视觉动物,对美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而杨超越就足够美,她出现的时候,我就不想换台了。
说完美丽,再说说剧情,我们都知道情景喜剧的灵魂其实是剧情,更进一步说,好不好看取决于好不好笑,如果能做到靠高端的笑料,诸如反转、反讽等等技巧让观众发笑,那就是成为经典的开始。
这部剧的剧情呢,每一集都在水平线上,但是爆笑或者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相比于武林外传这种级别的神剧来讲,密度是不够的。
我现在写剧评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一集HR那里。
然后是家有学霸一开场三个妈妈谈论孩子的成绩那里的反转。
第三是“那一夜”的总总误会,第四是三胎那两集的三重误会,最后是本季大结局的两集,关于杨超越本人的剖析和楚门的世界的运用。
这部剧的剧情和人设有一点可以改进的地方就是,二十四集十二个故事,相对独立,没有一个主线。
如果有第二季,编剧最好能写出一个贯穿整局,甚至贯穿到下一季的主线。
举个例子,爱情公寓拍到后面,胡一菲和曾小贤的感情线就是一个凌驾于所有故事的主线。
看完的一点感想,编剧还蛮有想法的。
最后两集直接打破第四面墙,类似于楚门的世界,让角色和人物来个大互动。
这种剧情在影视作品里不少见,但是在情景喜剧里我还是第一次见。
上半集各种巧合把我笑死,下半集又为一家人和方向感动。
最后方向往回跑的那一段是角色方向对家人的爱,也是杨超越对一直喜欢她的人的感恩。
整一季有笑有泪,不用故作夸张来搞笑,也不用生硬拔高来煽情,让我看到了经典情景喜剧的影子。
杨超越不走寻常路,来挑战情景喜剧,有胆量也非常成功!
感谢全体主创贡献了这么一部优秀的作品,希望还有下一季!
--‐-之前影评分割线我觉得很好看啊,轻松下饭,推荐了家人朋友一起看。
好笑的同时也贴近现实,比如开头的面试走流程哈哈,还有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短视频只有top才吃红利等等。
感人的地方也很感动,尤其是杨超越第二集最后的独白,台词水平真的可以,感同身受了!
请剧组继续保持这个水准,我觉得真的可以拍个好几季。
ps. 评论区有人说背景笑声的估计没怎么看过情景喜剧吧,这都算是标配了,家有姐妹这个应该就是现场观众的笑声
看了两集,失望😞没有综艺里好笑自然,感觉全员用力过猛,除了小沈阳剧本感觉很不咋地,有种应逼着人笑的感觉,但是实际上不好笑,太浮夸了看完了,最后一个故事里有两句台词,我觉得是全剧最精彩:第一句是——观众只喜欢爽,不在乎逻辑——难怪现在电视剧越来越难看!
以前的电视剧,不说能够将“故事讲的好+传递正确价值观+演技自然、真实”这三点全部做到很好,但是起码有一点做的很出彩,另外两点也不拉胯。
现在的电视剧,能有一点不拉胯,都感觉算是难得了。
真不知道创作者哪来的自信,把观众都当成傻子!
第二句是——这不是情景喜剧,这是情景闹剧——算是编剧导演有点自知之明吧,给自己一个准确定位,为我的吐槽省了很多笔墨。
给两星,是因为之前老是听说杨超越演技烂没实力,但是这部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其他人也演的不怎么样,起码她的表现比我预期的能略好一点点(不是说她演的好,只是没我想的烂),感觉她挺真诚的,所以给两星。
倒是柳岩,《梦华录》(没看,但是知道评价很好)听说很出彩,让我对她预期挺高的,反倒有些失望
片中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3.5
第四部,没让我冲起来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14thBJIFF No.6 @英嘉 无数的跟踪镜头和广角镜头轻轻地推进和拉远,提醒观众这对无名而孤独的父女所居住的土地是多么广阔,但同时两人又不得不被对方所牵绊拘泥于窄小的车厢内部,这或许映照着某种政治现实。
太多固定长镜头了,能懂导演为什么这么拍,但是完全有不像学生作业手法的更优解……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摄影机运动和色调感觉就像是在看基氏,摄影太棒了,时不时响起的惊悚配乐很creep。hooker,街边卖书的老大爷,义无反顾追女孩的少年,气象站的中年女人,冲动离家的女孩,沉默的父亲,好像全片没有一个人笑过呀
北影节 保利天安门风光不算优美,女主不算惊艳,节奏不算紧张很舒缓的一部行走电影,表意引而不发,再拍出两个小时也很容易。
#BJIFF2024 auratic; 并存着近景眩晕(细部、微粒)与远景眩晕(气氛、涌动)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
【C+】一脉相承的俄罗斯电影,这里有空落的地貌观察与萧瑟的寒意,有沉稳的全景镜头与推进节奏,也有在特写中近乎一言不发而渗透出的情感,像是新导演对大师衣钵的承继,虽不能称得上十分的“言之有物”,但依然饱含引而不发的“冲动”。
影片像是一个摄影集
3.5
沿着老塔的脚步走来,往凯鲁亚克的方向走去。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北影节@党史馆,开头就猜到整个走向的电影,个人觉得慢镜头长镜头还挺好看,但影院至少一半人睡了,是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很难看下去的电影
萧条冷冽的公路片 父女 母亲的骨灰 松散的叙事与冷静克制的长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