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见过像娜塔莎那样直接,无私,温柔和善良的爱人。
从某种程度上,庞天德配不上美丽的娜塔莎。
因为他没有办法像娜塔莎一样做到,为了爱情,完全将其他都抛之脑后。
但是我又被那一次,当娜塔莎刺杀罗斯切夫而陷入困境之后,他终于没有再瞻前顾后,直接冲过去去救她。
他终于说出了,“我爱你”三个字。
明明他早就把普希金的诗句看完了,而顺子就比他直爽多了。
但是我知道,他们都为了爱付出了很多,没有多少人可以坚守一辈子等一个人的诺言,就算他最后娶了纪子,我还是认为他没有违背这个诺言,我自私地觉得他已经做得很好了。
这样的爱情我不知道该怎么样形容,一生的曲折流转,一生的等待与煎熬。
幸好最后他们相遇了。
很多他们分离的场景我没有哭,反而是庞善祖临终前说他的儿子是天下最痴情的爷们,真的好感动,原来得到父母的理解是那么开心的事情。
最后只想说,为了朱亚文来看这部剧,没想到那个时候的他演技已经令人倾佩,他的眼睛里有星辰,有大海,有他的娜塔莎。
我爱你,朱亚文。
刷到了这个剧的片段,就是旗语那—“我不能越界因为我不能背叛我的祖国,我不离开因为我爱你”。
当时我就觉得这剧角度清流,所以找来看了看完之后感觉很想锤一顿导演和编剧…我还不如只刷片段www先说这剧的前段挺好的,两人感情在硝烟中萌发,都爱国,都愿意为反法西斯付出一切,爱情产生是因为彼此的尊重和欣赏,很浪漫的无产阶级爱情。
但是他们又不止是只在乎事业的冰冷人物,娜塔莎会为了爱人可能的牺牲而担心,被拒绝后会哭泣,会为了爱人一个隐晦的求婚而幸福。
敢爱敢恨,自己用实力追求幸福(比武招亲hhh)。
天德就是很明显的中国布尔什维克性格——国难当头暂时收起私心,内敛而深情的革命感情我要说这两吻戏太可了哇哇哇在景慧的剧情那里,为了完成任务而暂时牺牲二人感情瞬间让人敬佩,景慧身份的揭晓瞬间拔高了呜呜但是!
本剧最大的问题是,明明男女主一直不能在一起的原因是历史背景——战争、军人服从的天职、国家利益,这是前面一次次分合的根本原因,这不是渺小的个人所不能扛住的时代大山。
但是由于这部剧在天德他爸封建的形象上刻画太多和横插一个纪子来把这搞成两个女人争一个男人,显得他爸才是爱情路上绊脚石,把悲剧格调一下子降了,也不能免俗。
再者,导演编剧为什么要安排天德和纪子结婚?
为了所谓传宗接代、父母之命?
我是真不理解…拜托大哥你是接受过新思想的人吧…你这个理由说不过去…没感情你结婚?
你生孩子?
生了孩子又离婚?
和纪子结婚生子,是对爱情不忠;结婚生子还是一直一直念念不忘,是对婚姻不忠纪子几次救你,你只拿她当传宗接代工具吗?
你说对娜塔莎是圣洁的爱,那你坚守十年二十年又何妨?
一下子辜负两个人你可真行啊导演编剧你不是想突出爱情是“专一的神圣的”吗?
你整这一出来恶心观众?
你整这一出破坏男主形象?
最最无语的是,后来天德女儿陪他去找初恋情人,说什么爱情是神圣的…我的天这不是对纪子和孩子太残忍吗…二人重逢后,娜塔莎担心自己不在美丽??
你不知道你两是因为啥在一起的吗?
不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敬佩和欣赏?
不是共同的信念追求?
娜塔莎对纪子说谢谢你把他让给我?
让??
女军官、工程师为什么要那么卑微呢最后还一致给老瓦发好人卡?
从2021年的视角看,我是真的被膈应到了…要是想走现实向的,要说生活就是那么多无可奈何,导演编剧就不要过度过度过度强调爱情什么专一纯洁神圣了…如果你只是想要体现一段爱情的美好神圣,借此和当年的狗血剧区分,就不要安插和纪子结婚生子的剧情…所有的情节人物都是创造者内心的投射,导演编辑的观念是什么这不很明显了吗。。。
制造出一大堆逻辑bug,制造某些强行分分合合(指控诉那里),除了让观众觉得离谱之外,只能削弱人物魅力、导致剧情部分拖沓和显示出编剧功力不够。
也许是是十年前的观念和现在不一样吧,我是膈应到了。
我宁愿故事在旗语那里结束,二人在国境线相望到死,一个留白的悲剧结局。
说来也奇怪,本人也算是个九零后,可偏偏对偶像剧不感冒,就喜欢这种乱世之中的爱恨情仇,这种爱才叫大爱,这里的恨也才是大恨。
只要你不对爱情绝望,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个相信爱情的人。
只要你对爱人认真,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个痴情的人。
雨果说过,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是出生的时候,另一次就是萌发爱情的时候。
我什么时候会遇见我的第二次生命呢?
非常感人的剧非常感人的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十全十美的剧,也没有令所有人都满意的剧。
只要有令人为之感动的点就是好剧,更何况让我哭得稀里哗啦,许久走不出的电视剧,好多年没被看哭了!
开始本以为是战争片,后来以为是谍战,再后来感觉是年代剧,最后十集弄明白原来是爱情史诗。
前面的所有情节都是为了铺垫,讲述了男女主相遇,相知,相恋,通过各种工作,误会,矛盾,让他们的爱情清晰深刻起来。
刷了N遍后,发现这剧的吻戏是最成功的。
通过不同时段的吻戏完全展现出了男女主角情感的走向。
第一次娜塔莎吻庞天德,男主一动不动的青涩样儿,绝对的初吻,大女主范呀;战前女主现身那场,男主被激将起的反吻感到了满满的欲望和无比的克制;之后日常,男女主亲吻虽含蓄而自然;女主喝醉被救那次,男主怜惜的吻自责又热切;火车站分离,那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吻别,一个吻包含的挠心、不舍、悲伤丶绝望,那个淋漓尽致呀。
这两演员是怎么做到的呀!
是我看到那啥最好的剧了!!
不过就看过的朱亚文的剧吻戏是要什么有什么。
突然发现这样一部好剧,很惊喜朋友告诉我,如果想谈恋爱了,那就去看一步爱情片吧这部剧是我绝佳的选择,看着瓦洛佳和娜塔莎从相识、相知到相爱,跟着他们一起笑,一起哭,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感受到这份爱情的美好,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即使分开很多年,他们的心从来没有分开过,50年来对彼此的承诺与信任,始终从未改变,我宁愿相信世上是有爱情的,希望自己也能遇到美好的爱情,不负此生
今天看完了,感人,好看,战争场面略粗,有些地方拍的值得商榷,比如结尾,略显单薄,感情戏,精彩,有趣,塑造了娜塔莎和纪子,两个让人难忘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娜塔莎的形象,伊莉莎角色把握准确,丰富,美丽,饱满,感人,慢热型的庞天德,如果能把中国男人气概表现充分一点,就更好了,剧中娜塔莎倒很勇敢,热情,为爱坚持,让我佩服的地方有几点:1,年轻时候两个人的不懂事,单纯,互相伤害,让庞和娜错失,成就感情的好机会;2,中国男人的内向,腼腆,慢热;3,娜塔莎的健康、成熟、勇敢、热情、美丽、痴情;4,纪子的温柔,痴情。
其他,想起再补充,最后想说一句感性的话,我的星辰,我的大海,我的娜塔莎!
顺治和董小宛,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瓦洛佳与娜塔莎,都是凄美绝世的爱情故事!
也是近些年少有的好剧!
有的作品注定是要被人狠狠吐槽最后遗忘在角落,《我的娜塔沙》不是这样的,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每当我思索关于爱情的故事,娜塔沙的故事常常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它有诸多瑕疵,然而不要紧,瑕不掩瑜,娜塔沙是爱情里的阳春白雪,是床前明月光,是心口的朱砂痣,是庸常的生活触及不到的白月光。
沙宝亮低沉的声音响起:在那开满鲜花的河岸上,战士们追寻到带着花香的目光……,《爱的人》这首歌让我充分体会到一首曲子是怎么给爱情故事添加了神秘,辽阔,悲状,让故事里的主角形象保持了清新,恬谧,动人。
完美契合的主题曲已经让这部作品成功了一半儿,也不知道是因为迷恋这个故事才顺带喜欢这首歌,还是因为喜欢这首歌才迷恋了这个故事,以至于我听沙宝亮其他作品都索然寡味。
两个异国平时不可能有交集的人因为战争的关系相识相恋,跨度超越了五十年,现实生活中绝对不可能有的,如果有这样的爱情,真实的生活里也会有各自的家庭爱人,那遥远的最初的爱情也只是心中的一道刻痕,在生活琐碎的缝隙里悄悄拿出来静静缅怀而已。
故事里庞天德和娜塔沙选择与现实生活决裂,过着苦行僧的生活,哪怕花了五十年,哪怕没有一丝希望永远不能重逢,也要执着坚持着最初的爱情。
他们是艺术家,是让爱情变成艺术的人,他们在世俗的生活中身体和灵魂饱受折磨,爱情只留给他们一丁点的甜蜜,然而他们抓住了死也不放手,这让我想起了梵高,画画给了梵高一些幸福然而他本身的生活癫狂痛苦,最后他自绝于世。
庆幸的是,梵高的画打动了世人。
那么庞天德和娜塔沙的爱情故事呢?
起码也打动了我这样一个小观众。
感谢导演没有把这样的爱情拍的很俗气很狗血,虽然我不喜欢娜塔沙和庞天德父母费劲心力周旋的情节,关于做间谍的部分也很夸张做作,但当我看到被迫分开的两人在河的两岸挥舞着旗子互诉衷肠,真的感动到泪奔,这样传统朴实的爱情却是这样真诚动人,在普通世人眼里只是生活一部分的爱情化成了信仰,变成他们一生必须追随的使命,这样的爱情跨越五十年,是可以的。
就算没有团圆的结局,就算最后大家已经面目全非,心底也必定会为此留出一块土地供养着。
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前30集非常好,后面的就感觉是编剧编不下去了,强行制造困难,就是不让二人在一起,最后的结局,看似很美好,实则非常俗套。
早干嘛去了!
庞天德和娜塔莎的爱情故事,不仅仅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更多的还是人为!
首先,就是庞父,一开始的设定是庞父不喜欢外国人,娜塔莎作为外国人,难免会有文化冲突,但她也一直在努力去适应与改变,只不过总是“好心办了坏事”,再加上为了任务躲避敌人监视,假扮女酒鬼闹事,让庞家成了笑话丢了面子等等这些事。
这些都讲的有理有据,可以理解。
之后,娜塔莎成为工程师,庞父自己假装老年痴呆,娜塔莎一直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在面对佟金墨的嘲讽时,庞父也表达了自己对娜塔莎的骄傲,还让庞天德到边境去找娜塔莎,本以为因此庞父已经消除了对娜塔莎的偏见,可后来临走了,还是希望让纪子和庞结婚,合着前面讲的这一大堆全部白费了。
其次就是纪子,庞天德被抓去哈尔滨,在那里遇见了纪子,二人获救之后,纪子一人一厢情愿,爱庞天德爱的死去活来,爱的要精神分裂。
庞天德多次表达自己只爱娜塔莎,即便如此,也一直不愿放弃。
之后庞因为在边境被抓回来,十年不得离开海东,庞和纪子结婚,二人生下了一个女儿,刚结婚两年,纪子就提出离婚,还说什么没有感情的爱情就是在禁锢庞天德的灵魂,她不想做罪人,这既然自己心里都清楚,早干嘛去了?!
更何况,之前庞天德已经多次告诉她,庞不喜欢她了,合着好人坏人都让你给做了??!
如果不是庞父纪子,娜塔莎和庞天德可能早就幸福的在一起了。
不过,这其中,也不是没有娜塔莎自己的原因,在得知庞家欺骗自己后,她做了最不应该做的事情——用枪指着自己的未来父母以及把庞父抓进监狱。
如果不这样做,那她也就不会被调离海东,等庞天德痊愈,他俩还可以美好的在一起。
当然,最主要的当然还是作品本身剧情的不足,感觉前30集和后10集的剧情就像是两个人写的。
之前质量水准一直在线,后面直接直线下降,到最后的烂尾(后10集直接三倍速看的),强行制造困难,强行制造悬念,甚至是智商掉线。
首先就是庞从哈尔滨回来之后,庞父担心庞天德会因为汉奸的罪名而被枪杀,一直躲着娜塔莎,先抛开娜塔莎已经知道庞天德不是汉奸这一点,之前两人可是夫妻,如果庞天德是汉奸,那娜塔莎又算什么??
一个汉奸的妻子还能当军官??!
而且,之前两人是什么样的感情,他们又不是没见过,为什么不能去试着求求情??
万一有意外惊喜呢??
更何况,庞天德在之后就可以洗清汉奸罪名,那娜塔莎为什么在这里就不能说清楚,之前二人是在为了完成任务演戏解释一下呢?!
接着是庞天德,之前一直坚定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娜塔莎,即便是自己母亲去世,为了圆母亲的愿望,也是善意的欺骗母亲,没有假戏真做,可到了父亲这里,就一下子突然想通了,和纪子结婚还生了孩子,那之前对娜塔莎的承诺又算什么??!
最后,庞天德还是和纪子结了婚,娜塔莎还是和瓦兹洛夫生活在了一起。
对于这部剧,庞被抓取哈尔滨之前非常完美,之后简直就是侮辱智商。
很感人的一部爱情战争片,男女主角演技都不错,女主是一位漂亮的外国演员,但是在剧中一点都不违和。
庞天德和娜塔莎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是他们的爱情却是如此的坚定真挚。
有很多次的机会他们可以结婚在一起,为了国家他们选择再等一等,这一等便等了几十年,还好结局是美好的,这么相爱的两个人终于相守余生了。
说实话看这部电视剧我是抱着消磨时间,甚至曾经连消磨时间的资格也没给这部电视剧,因为这几年中国的电视剧产业很繁荣,繁荣到有点滥,会令我怀疑他的质量,但是这部电视剧还是成功的打动了我,可以说很成功,虽然缺点瑕疵也有,但是看完后久久回味的是剧中的情节画面,可见一部好的电视剧怎么算成功那就是看完后它留在你心中的东西。
说到这部剧最令我感动的,哭的稀里哗啦,没看必哭的地方就是他们俩隔河用旗子交流的那个场面,太感人了!!!!
那种在空气中无言的爱情,直接穿透到每个人心里。
看完这部电视剧我几乎拔不出来,还有沙宝亮唱的主题曲太完美了,相得益彰。
最遗憾的一点是,虽然最后他们在一起了,但是总感觉少了些什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开心和兴奋,过程很饱满,但结尾太薄了,缺点儿什么似的。
3.5
MSPIFF 43 | 裸男正面镜头好评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BJIFF 240421 / 不懂,不喜欢,再也不看你们文艺逼深爱的电影了。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
#2024北影节第一站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
萧条冷冽的公路片 父女 母亲的骨灰 松散的叙事与冷静克制的长镜头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BJIFF2024 auratic; 并存着近景眩晕(细部、微粒)与远景眩晕(气氛、涌动)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BJIFF 14|“It seems that the summer is going to be cancelled.” 有人带着女儿和投影仪四处流浪放电影,有人裹着大衣在荒原的路边卖冯内古特和卡夫卡。人与人之间都没什么话可说,一瓶烈酒、暴力的拳头、砸向玻璃的石块和裸体照片就是情绪的全部表达。内心和自然一样神秘而令人畏惧,非常俄罗斯。看的时候发现一些画面明显有胶片受损的痕迹,大概是刻意为之? P.S. 电影画面真的很像“从世纪金源(对不起 但那个商场真的好像)到瑞瓦肖”啊… 以及中文字幕又在胡乱翻译了,have enough fling都不能好好翻嘛…
几个感悟:1、被夸奖像老塔、安哲等的片子要慎看,2、穿得太有时装杂志品味的人物大概率没有真实生活,3、剧本的孱弱并不是人物不说话、长镜头和胶片颗粒感能挽救的。4、没话说就请拍短点。#BJIFF2024
我觉得报看,难以忍受的沉闷,和看安哲老塔不是一个感觉,不是360度运镜就是大师吧😅一部让我中途不停看表的电影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3.5
北影又踩雷的一部。现在很多导演动不动学史上名导慢镜头空镜头长镜头固定镜头,但内核有吗?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懂取舍吗?在你还没拥有优秀的叙事能力和强大的节奏把控之前,麻烦不要玩大师的风格表象和皮毛。保利地下室观影,哎电影沉闷乏味剧中人全程哭丧脸,空气又是稀薄不流通,昏昏欲睡昏昏欲睡昏昏欲睡,很不愉快的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