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再也无法阻止琼瑶阿姨每个暑假都来报到的节奏了。
是的,有种共识没人说,但不代表它不存在。
最让人不解的是,过了这么多年,阿姨的风格还是没怎么变啊。
雷剧横行的年代,某阿姨为此做了不少贡献。
当然,这绝不是所谓的口水帖,楼主一向反感“吐槽体”。
省下那些“吐槽”的时间,还不如去多发现些好点儿的作品。
如果一打开电视,不是男女主角深情拥吻,神仙妖精大闹荧幕,就是婆婆儿媳家庭大战,我们这些小观众真心觉得有些审美疲惫。
毕竟,咱们都是在生活的大风大浪中航行过的人,这现实的生活中,哪有这么多王子公主,一出场就是“高富帅”“白富美”,哪有那么多的婆婆儿媳仇深似海?
对于这种“类型剧”,有时候,看着看着就忍不住想笑回到正题,聊下昨天刚在央八露脸的《铁血兄弟》,原名《新青年》。
之前就听说过《新青年》,没太走心,怕是走“政治教材”路线。
后来不经意间看到片花。
七分钟的片花彻底改变了我对它的印象,也勾起了很多回忆。
想当初的《恰同学少年》,用轻快节奏讲述百年前的同学少年和青春故事,激荡了无数青年人的心;《人间正道是沧桑》则用一个个历史人物告诉我们,历史记住的不仅是一个人的信仰,更是一个个曾经存在过的鲜活生命。
其他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这些正剧给当时的电视剧大环境带来一丝丝新鲜空气。
让我们至少可以坚信,还是有些电视剧可以给我们带来深层次震撼,让我们领略电视剧的艺术魅力。
看完它们,至少不是停留在无意义的幻想里,“美化”或是“妖魔化”这个本就复杂的现实世界。
然后,《铁血兄弟》出现了,在这个有些燥热的暑假的结尾。
它随着一百年前的三个铁血男儿来到了我们眼前,夹杂着历史的血风骤雨,书写何为意气风发,何为人间大义。
它肩上的任务并不轻——晃醒那些沉睡了一暑假的大脑,叫它们鼓起干劲儿,同“铁血兄弟”们一起,为理想,为信仰,拼搏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当你疲了乏了,《铁血兄弟》却能源源不断地为你输入“正能量”。
从总览的几分钟片花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它的目的,似乎就是打破虚无主义,震撼你的神经直至末梢。
继续期待接下来的精彩!
百年前青年的使命是国家崛起与民族复兴,《铁血兄弟》以一群正值青春年华的青年为主角,传递了青春正能量,是对全民青春梦的唤醒。
该剧传达出来的是“青春理应有梦想,即使遭遇挫折也能爬起来继续前进”的浓浓正能量。
而且《铁血兄弟》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关照现实,呼呼信仰、呼唤理想、呼唤蓬勃的青春力量和社会担当。
《铁血兄弟》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之一,也是一个乱世出英雄的时代。
故事里的主人公痛恨顽固的封建守旧思想,虽无显赫的地位家势,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正义之气和救国情怀。
四个主角(江流、魏国、王应、周鲁,他们的报国之路开始时迷茫又莽撞,在经历了血与火、生与死的淬炼后才得以蜕变,找到了正确的前行之路。
学习与训练的矛盾、情感与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不断摆在他们面前,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人生答卷。
紧紧围绕抗战时期,诸多人物的性格特点展开戏剧矛盾,他们热爱国家、关注社会、激情飞杨、敢想敢做,却孤傲叛逆、特立独行。
他们能否成为中国未来的希望?
面对国旗党旗军旗,面对不断出现的利益诱惑,他们会怎样选择?
他们能否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坚守住心中的誓言与信仰。
我的内心充满了疑问。
电视剧想要传达的就是青春理应有梦想,即使遭遇挫折也能爬起来继续前进的浓浓正能量,挺好的,它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这一点比那些首尾不呼应,结构松散,层次不分明的电视剧好不知道多少倍。
青春无所畏惧,青春我们有胆识,我们有勇有谋,我们勇往向前,我们遭遇变故,我们也能处理应付,我们都有着同一个梦想,可以有一个稳定的没有战争的时代,所以我们努力,所以我们团结一致,我们成为抗日的铁血三兄弟。
这部电视剧中,兄弟,三人以同辈精英的面貌,怀揣着各自的人生理想走入战场。
他们聪颖过人但个性鲜明,或自命不凡、或桀骜不驯、或怯懦避世。
然而,在为祖国贡献热血,抛洒头颅的成长经历中,他们历经摔打和磨练,在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之情的领导人的带领下,以张扬的个性融入战场大熔炉,展现了中国人独特的个性和崭新的精神风貌。
看罢电视,细细想来,此类人物该多多益善才好。
在那段幽暗的岁月,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家国,为了四万万同胞的幸福未来而不断奔走,在遭遇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之后,谁能明白他们内心的孤苦无助,在经历迷惘彷徨之后,依然坚定自己的选择和信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甚至爱情。
今天,在我们安享和平宁静的生活的时候,是否还能想起这些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向他们致敬的不知名的无数先烈们?
不论你现在过得有多么不如意,比之过去,我们已经幸福多了,所以,学会感恩吧!
不要成天怨怨艾艾,这个不对那个不对的,以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这样才对得起那些死去的先烈们,与此同时,生活也不会亏待你的。
否则,成天怨天尤人,你会失去更多。
女主角王诗蒙真心好看,太美了,美得让人心疼,我见犹怜。
若是我,绝对不会让她受半点委屈,受半点伤害,有半点不开心。
这部剧以一群正值青春年华的青年为主角,传递了青春正能量,是对全民青春梦的唤醒,正是因为我们青春,我们还可以奋斗,我们还有无数次的机会,我们可以选择我们想走的路,我们可以选择我们想要成为的人,选择我们想要的人生。
青春就是朝气蓬勃,是欣欣向荣的生命力,是熊熊燃烧的信念之火,是热烈放肆的爱国情怀,我们青春,所以我们有无限的生命力,我们顽强,我们不屈不挠,年龄设定我挺喜欢的,毕竟年轻就代表着朝气和爆发力,真好。
我们如此安定的生活都是革命先辈们用他们的鲜血所换来的,有时候很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时代,但是现在又觉得如果自己生在那个时代,也一定是想要奋力为祖国效力,为人民求解放,为民族求独立的。
很多人的思想观念,大抵是有一些问题,他们毕竟眼界有限,可能看不到炮火连天,隐藏下的不安定,不和谐,但是每个人的成长都是需要机会的,现在面前这些都是可以作为自己成长的舞台。
关系,人情世故在社会中随时随地都存在,区别是程度的问题。
我们今天在享受的和平与宁静的时候,是否还能想起那些值得我们向他们致敬的不知名的无数先烈们?
在那段的幽暗的岁月里,多少仁人志士是为了国家,家人,朋友,在经历彷徨之后依旧坚定自己的选择和信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甚至爱情。
而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0421北影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BJIFF 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依然跳动的心脏和暗流涌动的情绪 阳光雨雪 绿林海洋 只要活着就会感受就会爱恨 //很喜欢镜头语言 很美很梦核感
北影节@党史馆,开头就猜到整个走向的电影,个人觉得慢镜头长镜头还挺好看,但影院至少一半人睡了,是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很难看下去的电影
看到大家都睡了,我就放心了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灰色的天空,沉默的父女,没有笑容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文艺少女和她爹的流浪之旅俄罗斯滤镜八米,我已经开始看个老毛子就觉得帅了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
BJIFF 240421 / 不懂,不喜欢,再也不看你们文艺逼深爱的电影了。
北影又踩雷的一部。现在很多导演动不动学史上名导慢镜头空镜头长镜头固定镜头,但内核有吗?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懂取舍吗?在你还没拥有优秀的叙事能力和强大的节奏把控之前,麻烦不要玩大师的风格表象和皮毛。保利地下室观影,哎电影沉闷乏味剧中人全程哭丧脸,空气又是稀薄不流通,昏昏欲睡昏昏欲睡昏昏欲睡,很不愉快的一晚!
最喜欢被村民追车那段,我果然还是个只能看到表面运动的肤浅观众( ´◡‿ゝ◡`)9.25 不断想到姑娘给路边遇到的女人摄影,直到女人不耐烦的回身查看女孩才按下快门,她要的不是面孔而是情绪
#BJIFF2024 俄罗斯的冷酷和神秘刚好符合我当下的心境。我们活着,承受,冲动,孤独游荡,无话可说。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
出町座。荒凉的土地,荒凉的内心。
北影节英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