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视剧北方大地,然后又了解了一下当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感觉特别难过。
因为电视剧的剧情很感人,很有让人心潮澎湃的那种感觉。
里面核心人物牧仁的理想是去沙漠种树,让在满天飞沙里生活的子孙后代可以享受到绿茵的庇佑,他辞去高薪,半辈子都在沙漠里艰苦的环境里践行他的信仰,最后因为修建水库塌方,死在婚礼的前一天。
至于电视剧里的企业家,也是比较有社会责任感的,虽然在市场的竞争中显示了了商人逐利的本性,但是至少没有突破底线,后来在牧仁的影响下甚至开始思考并践行企业家的社会担当。
可是现实是什么呢,为了利益在营养品里添加有毒物质,或者说对牛奶里被添加的有毒物质视而不见。
当然种种可能更为恶劣的社会问题我也不是没有听说过,只是对比电视剧里那种让人敬仰价值观,还是还让我不禁想进一步求证。
我很想知道竞争一定要这样吗?
中国有没有良心企业?
牧仁这样的人到底存不存在?
其实我内心的回答是肯定的,只是这样的人和企业一定很少,所以我们看到的才是一片乌烟瘴气。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虽然牧仁只是电视剧里的人物,但是我却觉得他是真实的,他的宽厚仁慈就像一片郁郁葱葱的蒙古草原,滋养着这片土地的生灵。
看完人民的名义,鸡毛飞上天后,爹妈一时间找不倒电视剧看,在看了几天综艺和电影后不知道从哪发现的这个剧。
上来几集在演沙尘暴,我瞄了几眼还以为是某电影,或者几年前的剧。
跟着看了几集,确实很好看。
创业故事比较脚踏实地,听老爸说是以伊利集团老总创业为题材的。
特意来豆瓣看看评分,居然没有评分,好剧不能被埋没啊。
这几年很少看电视剧,追剧太浪费时间。
但北方大地是我第二次看,其实我已经不记得第一次看是什么时候了。
第二次看是因为突然间翻到了,而且知道自己看过,却是发现不知道这剧讲什么,所以定下心再看了一遍。
言归正传,这句从剧情到道具,还是很良心的。
在不同的时代选用不同的道具。
例如手机,在刚开始90年代初的时候是大砖头大哥大,很有历史感,然后手机慢慢变小,到08年到牧仁使用N97,萨日娜使用黑莓。
再到2010年联欢晚会后使用了大屏智能机。
还是跟时代很切合。
别的道具也选用的很不错。
特效要吐槽一下,开着BYD 去草原,那是草原吗???
再谈一下剧情,围绕着90年代国有企业改制这个大看点,不是非常讨喜的一个方向。
但是几位老师还是演技在线,把承包牛奶厂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完完整整的表现出来了。
分分合合,从合作到竞争再到合作。
说起来从牧仁开始(劝收购牛奶场),到牧仁结束(规划了一个奶业的未来)。
从讲故事三要素,情节来说,还是很完整的。
情感线上面,萨日娜从王中天,磕磕绊绊转到了牧仁,可是结局缺以牧仁的去世而结束。
虽然我是很赞同牧仁跟萨日娜能开花结果,也不明白编剧的用意,不过我不否认这样的处理让我对此剧映象深刻,而且实力转粉了颜丹晨。
我也觉的在剧中萨日娜跟王中天不应该有结果。
里头我同情老乔,就像王中天说的,不让他知道真相是不是真的为他好。
最后还是想说,编剧让萨日娜孤独的走完一身真的好吗?
牧仁死在水坝下,对他来说虽有可惜,但也是一种解脱,他为唐格斯付出太多了,长生天一直看着他。
王中天的算是最完美的解决。
老乔除了女儿不是亲生的之外,看心结能否打开吧。
可是萨日娜,哎,她在蒙古包里穿着新娘的服饰抱着牧仁的遗像笑着落泪的时候,我也哭了。
既然粉了颜丹晨,仔细看了这演技,除了年轻的萨日娜演不出那种青年人的骄,羞,轻,活。
除了年轻的外表,内心装着一个成熟的姐姐。
被王中天甩了之后的,颜丹晨完美的演出了一个年纪相仿,且理性睿智,充满魅力的萨日娜。
结局的时候萨日娜,颜丹晨太好看了,演不出来那个年纪的阿姨,虽然有个阿姨的发型。
那时候的萨日娜我觉得 应该看淡一切的眼神。
这部剧总的来说还真是值得一看的,整体还是很赞的,然后后期剧情有一点垮和狗血。
尤其是前期整体剧情都很流畅很顺,后期略显狗血,尤其是想融合到现实蒙牛与伊利时对比萨日娜和王中天属实有点不尊重观众,尤其是王中天的性格在这一时期转变的确实有点生硬;更让人不解的是,一个老总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地放弃萨日娜选择一个根本互相不了解的女人结婚当老婆,这样根本不符合王中天的初始人物设定,以前对老婆家庭那么热爱,咋么可能一瞬之间这么鲁莽。
王中天的演员还是很敬业的,出现这样的问题演员也很无奈,是剧本的问题。
相较之下,颜丹晨饰演萨日娜的形象是很成功的,感恩以后一见倾心,默默支持,尤其是颜丹晨最初不愿去牛奶七厂的转变,那里我印象很深刻,从那里萨日娜的人物性格完全立起来了。
萨日娜的人物内心从一而终,值得认可,也很漂亮,服装其实并不矛盾。
这部剧值得一看,后期一定要忍住,因为并没有完全崩掉,不要弃剧!!!
看完这部剧,说实话,不太喜欢王中天这个人,但是不可否认他是成功的,他和萨日娜没有在一起属于意料之中,两个人在工作上都太强势了,如果只当合作伙伴,两个人就太合适了,正如剧后面的一个青元一个大地,强强联合。
整部剧我最担心乔友山变坏,但实际上担心好像是多余了,最后只有他陪着王中天了,虽然最后他犯了一点点错误,汪霞那么对他,回来之后还给买车,开酒吧,他是真喜欢她呀,最可惜的是牧仁,一个希望所有人都好的牧仁,马上就要和心爱的女人结婚的牧仁,可惜了。
在我眼里,一部剧,为了凸显男女主的不容易,让男主为了救一个丝毫没有希望的厂子(虽然最后是乳业巨头),甜言蜜语欺骗老婆,把家里攒了多年、为孩子今年做手术的钱(今年不做以后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应急填了厂子的坑,女主为了能让这孩子做手术和追求自己多年但自己不喜欢的医生套近乎,仗着别人喜欢自己可以做到达到目的就过河拆桥的,这样的剧,和那些脑残的泡沫剧没什么不同,颠覆了我的三观,是不可原谅的硬伤,果断弃剧,给一星。
好剧!
领导推荐的!
莎日娜太美啦!
尤其在这样一群粗老爷们之间,简直完美!
可怎么就看上王中天这大老粗了呢?!
看完这部剧,不由想到了《西游记》!
就是这样一群歪瓜裂枣,最后却真的取了西经?!
为什么呀?!
王中天这家伙确实很有一套!
越看越是觉得耐人寻味!
优点明显、缺点也同样明显!
磊落、坚韧、执着、执行力强!
自负、专横、跋扈,不听人言!
会忽悠、煽动人心、但却又粗中有细!
几次在群情激愤来势汹汹之时,王中天上来呼哧呼哧几嗓子,转眼就扭转了形势,还趁势竖下了威信!
刘永德几次三番使绊子搞事情,却还留他在厂里,这不给自己找事嘛?
直到刘离退休的那天,王中天才道出了个中缘由:那是一个大雪天的早晨,职工们还都窝在家里暖炕上,刘永德独自一人在院子里默默契的清扫着地上的雪渣,真爱啊!!
且不管刘永德这人做出来的那些个事情如何,但这对牛奶七厂那赤裸裸的感情那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啊!
王中天,这不就是《亮剑》李云龙嘛!
有句话说,堡垒都是从内部瓦解的!
王中天能够成功,牛奶七厂能够有如今后来的辉煌,离不开背后一个个坚固的堡垒后盾!
离不开牧仁、老曹的中枢支柱、乔友山的冲锋陷阵、莎日娜的粘合剂!
当这些元老一个个黯然离去,当初的牛奶七厂,如今的青元集团,再又陷入了一场新的危机之中,创业维艰啊!
应当说,这部剧算不上经典,却是一部很好看的良心佳作,因为它没什么太深沉和太隐喻的含义,却无比真实,让人看着很舒服。
故事发生在南方视察之后,那时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一切都瞬息万变。
相较于千年农业,工业的改革事业晚了很多年,主人公和他的朋友们正是在这一方面摸索经验的代表。
那个时代发展的机遇虽比以前要多,但大家普遍上穷怕了,而且思想上还没有大幅度解放,谁又愿意冒着未知的风险创新呢?
然而历史证明,没有改革创新的魄力和能力,是不可能做出真正富有成效的进步与发展的。
本剧就讲了这样一帮满腔热血富有激情的年轻人客服万难创业创新的励志故事。
本来看前期情节发展以为也就是老套路的一个创业故事,而且恕我眼拙,搭眼上去,除了男女主演之外一个都不认识,大概是这两年对于那些所谓的小鲜肉宣传过度以至于没落了许多老辈艺术家,所以没怎么在意这部剧。
可越到后来越发现很有意思,就是老套路,但套路的可爱,或许正是因为这些老演员我们都不怎么认识,所以少了那些所谓大牌明星的疏离感,而且剧中夹杂了很多对于企业制度改革与管理的阐述,让人一眼看上去就感觉很舒服,很接地气。
全剧剧情严谨,矛盾冲突安排得当,实在是一部上乘佳作。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良心剧,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大背景下,这剧确实是一部精品,国强的演技真心好,说话风格真心体现出王中天雷厉风行的作风,这部剧刚开始时,汪霞的脸部化妆、衣着和发型就已经暗示了她这个角色的命运,霞的脸部化妆比较艳丽,还有刚开始时的对乔友山脖子金链的注视,都注定她的命运会是在情感上有一些出墙的行为,还有和大圣的出走,都可以知道她后来会有许多的悲剧。
友山刚开始的发型是有些长发了,当然对应的是他刚开始的角色,倒卖物品的小贩,他进入牛奶七厂后,他的头发变为短发,象征着他的角色的转变,央视制作,必属精品呀,以改革为大背景,央视的制作真心好,像以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真心好,当然,万物是矛盾的,我个人觉得中间中天对小医生接受的太快了吧,有点突兀,还有,那么长时间,萨日娜都没有结婚,而是在被伤害下,就喜欢上了牧仁,也有点太快了点,最后34集,孩子们聚餐时的场景有点怪,觉得处理的不太好,当然了,这部剧,总的来说,是良心剧,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关注
这部剧,它淋漓尽致的,把国qi方方面面的毛病揭露得很干净。
敢于揭露讽刺,这就是很少有的良心剧。
揭示了,只有民qi才有活力的道理。
新的时代,新的形势,必定要诞生新的,有活力的企业去适应环境,而这,必定是民qi!
比如,阿里,腾讯,京东,等等。
希望这么好的片子今后,不会被河蟹。
演员,剧本,都是这么合适。。。
每一次摇移和zoom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落点,未免太功利。
#BJIFF2024 俄罗斯的冷酷和神秘刚好符合我当下的心境。我们活着,承受,冲动,孤独游荡,无话可说。
#14thBJIFF No.6 @英嘉 无数的跟踪镜头和广角镜头轻轻地推进和拉远,提醒观众这对无名而孤独的父女所居住的土地是多么广阔,但同时两人又不得不被对方所牵绊拘泥于窄小的车厢内部,这或许映照着某种政治现实。
头一回参加电影节,有点新奇。风格是安哲。
#10537 #14th BJIFF# 2023电影人双周入围。差点以为是索科洛夫弟子的作品(不仅地理上有重合,气质真有点像哎),一部当代俄罗斯的洛丽塔,对俄罗斯广袤大地和荒凉的后社会主义风景捕捉得十分到位(中间还经过高加索地区了,确实听到格鲁吉亚语),最后的白海风景也真的很壮阔。流动电影车和盗版DVD真的是最迷影的故事了……#年度佳作候选#
很独特的公路片,辽阔国土之下,父女关系的疏远,让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显得如此逼仄;两人仿佛在轮流争夺车的使用权一般的生活,父亲以父亲之名,始终对女儿颐指气使;万花筒小夜灯、形形色色的过客的拍立得,发圈,使女儿无声的抗争。冲动的导火索是父亲在女儿丢在一边,毫无顾忌地向过客宣泄欲望,既自轻父亲的形象,也无父亲的担当。太多镜头与调度都令人不明觉厉,开头的横摇,女儿的突兀入场;稳定的拧焦;场内场外的声音空间……女儿对背影的执着,否认了人直面彼此的可能性
外部环境的压力迫使父女靠近,面包车里则形成身体的斥力。摄影机与景物的距离构成人与世界的比例尺,居无定所的状态渗入每一口呼吸的空气,连同凝滞的情节被锁在镜头之中。
BJIFF 240425 党史馆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BJIFF 240421 / 不懂,不喜欢,再也不看你们文艺逼深爱的电影了。
最开始,父亲开车,女儿在后座吃泡泡糖,莫名有种《洛丽塔》的感觉hhhh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好的意境只是一部好电影的一半,一定还需要有好的故事。2024北影节看了2/3逃跑打卡。
2024BJIFF 不失为一种末日
慢节奏
#北影节2#保利天安门中间的座位都有按摩垫哟,我以后tmd遇一次投诉一次哟,你们电影市场什么时候能管管事😊此外这电影的配乐真的很盯,前面盯得我困死,颈椎难受死,我以后一定会让每个强制按摩垫影院和我一起难受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充满能量,或许导演也在躁动。
北影节 保利天安门风光不算优美,女主不算惊艳,节奏不算紧张很舒缓的一部行走电影,表意引而不发,再拍出两个小时也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