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果》伤痛文学改编的青春电影。
不少独白都是少年时期的青春感悟,有句深有体会:“很多事情我们在心里认定了很多遍,自以为对它了如指掌,却从来都不知道它最真实的样子。
”男女主的镜头来回切换,用各自的视角讲述了一段误会。
确实有的时候多一句解释就少一个误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认知,少了言语的解释很难互相理解。
影片整体节奏过快,情节处理得不够细腻,本应能够引起共鸣的情感却让人感觉缺少代入感。
主演较青涩,缺乏表演经验,节奏掌握不好,情感表达不够精准,导致观众会有些跳戏。
相较男主陈飞宇,男二角色的诠释更到位,表情也更加丰富,抛开造型来讲,男二阳光帅气,颜值不输男主。
演技剧情什么都就不说了,就说说人设角色。
我真是快被这群神经病气死了。
别用青春年少无知张狂来洗白,颜值高也掩盖不了角色人品上的硬伤。
这毁三观的人设和剧情被追捧,对现实中青少年的价值观会造成多大的不良影响真是细思极恐。
下面一一来看。
1.女主于池子。
从一开始就觉得男主帮她都是理所当然的,成天嚷嚷“不帮我你就死定了”!
but后面被怼到家里撕逼的时候,冲男主大喊“我买铅笔本子汉堡可乐都有你一份,求你别和我抢我妈!
” WHAT??? 不是你妈叫男主天天来家吃饭的吗?
不来了还问要人家怎么回事?
不是你自己每天上赶着给男主送早饭的吗?
人家哪里抢你妈了?
你给人家买的吃的用的是自愿的又不是男主逼你的,合着你这平时送东西都是为了让人家拿你手软? 你嫌自己妈管别人家管的太多,你可以私下和谈内部解决家庭矛盾,然而你竟然当着男主和他爸的面把自己妈妈的隐私翻出来砸地上还拿脚踩,教养呢?
对男主有爱慕和占有欲,平时也没少让人家帮忙,摊上麻烦了(何况本来你家就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开始骂人家全家是拖油瓶,说自己家倒霉被连累,就问你双标不双标?
OK,被人家追到家里欺负还有生命危险,情绪波动大太一时冲昏了头脑,口不择言控制不住自己,可以理解。
那我们来看看女主平时正常状态下都干了些啥。
一、平时爱好在网上和人组队撕B,结果和队友横刀撕出感情来了,自己不想面基可以拒绝,但女主的做法是不经男主同意就把男主的名字报上去欺骗横刀。
这幸好横刀是个好人你也没惹啥大事,如果是在网上当喷子被人揪出来要来揍你,那你这不自己瞎作还陷害无辜吗?
事后也没和男主道歉,反正男主当然选择原谅。
二、在网上偷窥李珥和斯嘉丽空间,还把老师的隐私作为挑逗男主的资本,跟踪老师和男主,“捉奸”男主和女二。
好吧类似的事年轻人几乎都干过,没有伤害到别人自己知道知道满足一下八卦的心也就行了,可你特意背着相机去酒吧是想干什么呢?
一看见女二就想马上拍下来,就想搞臭人家才带相机去酒吧的吧?
看见男主女二拥抱了以后,发照片把他们举报给学校,理由是:行为不检,混迹酒吧。
你举报早恋还可以理解,你自己不也深夜去酒吧了吗?
这么遵守校规咋不把自己也写上呢!
而且不是交给班主任而是直接发到学校邮箱里,为了自己的报复快感完全不替发小和女同学的前程考虑,人家段柏文勤工俭学还要准备作文比赛容易吗,因为一个误会,男主参赛资格取消了,女二犯病退学了,女主还在问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
人家俩就算真谈恋爱了怎么了,你和男主又没正式在一起,公平竞争怎么不行?好像他俩都对不起你一样。
你喜欢段柏文平时你俩有那么多独处的机会你怎么不表白,都是单身人家还不能交别的异性朋友了。
三、从横刀角度看完全是绿茶b本茶了。
先用假名骗人家,在食堂被段柏文挑破后不仅没有道歉还冲横刀大吼大叫把人家撵走,你害羞你恼羞成怒你怎么不自己捂脸逃走呢,考虑过别人的面子和感受吗?
空窗期把横刀叫出来陪自己,收了人家礼物又否认是在约会,让人家不要多想。
那么在花蕾剧院,你先让人家在台上喊你名字对你表白,又让人家亲你,你TM在干什么呢?!
对人家没有意思就不要给人家希望引诱人家啊,为了气男主,让自己不喜欢的人亲自己也没关系,最后还是横刀主动停下的。
三观震碎!
这既不尊重他人,也不爱惜自己。
约会表白亲吻,下一步你打算干啥呢?
要不是横刀是个有分寸的好男孩,你可能都要怀孕堕胎辍学自杀了,难道你追求的就是无疼痛不青春? 呵呵更无下限的事情还在后面!
之前横刀为她做了那么多,没有感恩没有珍惜没有愧疚,偷拍照片被男主发现后反而撒谎把锅甩给横刀!
男主当时就放话了要收拾他了,你稍微有点良心你也好歹让横刀先躲一躲别演了或者下台后绕道走吧,她居然在开演前找横刀想让人家帮她背上偷拍照片的锅!
看到横刀心心念念的演出被毁了还挨打,气的我真想打爆女主的狗头!
四、最后女主所有的道歉都是对着湖喊的,当事人全都没有收到,但是女主自己心里解脱了好受了成长了,好开心觉得自己好棒棒,和男主一起岁月静好。
大概横刀和斯嘉丽上辈子欠他们的吧这辈子才这么倒霉遇上这两朵大奇葩。
2.男主段柏文。
喜欢自己的老师,引起老师注意的方式是在作文本上画漫画说老师出的题目太无聊,以及跟踪老师然后自以为是的当面脑补并BB老师和闺蜜抢男人友情破碎,小兄弟,即使你是17岁的男主,你这种行为依然是妄想+跟踪狂+职场骚扰,拜托你有点数OK?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埋怨老师男票没照顾好老师,穿着人家衣服,偷拿了人家的打火机(在别人不知道未允许的情况下私自拿走别人财物这就是偷东西不要辩解!
),还让人家别在厕所抽烟,请问你算老几啊管这么宽!
李珥不愿意张漾能有那么多东西放她家吗?
就想问一句你这么暖男又正义,人家替你爹酒驾赔的钱你还了没?
吃完老师男朋友的醋又去吃横刀的醋,还踹门发脾气,小伙子这是学校不是你家哎,破坏公共财物你讲点基本素质好伐,再说你之前先不理女主一心追老师的,而且女主也不是你女朋友你发个鬼脾气?
想起来就撩一撩,生气了就推一边,只许你去招惹李珥和斯嘉丽,不许女主交往横刀,双标渣男鉴定完毕。
无脑又自私。
看到酒吧照片不问清楚是谁拍的,直接问你是不是把相机借给别人了?
女主是第一嫌疑人啊就直接把她跳过了!
在完全没有石锤的情况下就下定决心要找横刀算账,你好歹忍到演出结束私下解决行不行,非要演一半冲到台上 对质都没有就直接打人,简直就是校园暴力霸凌同学!
而且因为你整个剧团同学的心血和观众的心情都被毁了,节目黄了布景坏了,人家不仅承受身心损失还要承担经济损失,都是被你搞的你赔了吗?
三观歪到爪哇国去了。
不喜欢斯嘉丽还不避嫌不干脆拒绝,明知道她对自己有意思,还在她孤单失落时上去安慰她,拥抱也不推开;知道是女主举报的他和女二以后,不仅不生气 还一副了然于胸 云淡风气的死样,说我打横刀不是为了照片(潜台词因为他喜欢你我吃他的醋),真想把他推湖里淹死!
对于这种不自爱满口谎言还一再二再而三的陷害别人的女生,不远离还选择原谅,还很有发展感情的趋势,只能说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吧,希望你们俩永远别分开 别再去祸害别人。
3.斯嘉丽。
每个青春故事里都一定要有一个叛逆的、敢爱敢恨的、喜欢“清纯”女主和“好学生”男主的坏女孩,戏份太少看不出啥来,也没怎么作妖。
我觉得她不正常是因为她说于池子是天中唯一单纯天真傻傻的女孩...只能说有时间去看看眼科吧,挑的这俩朋友都什么玩意儿,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4.横刀,王大柱同学。
现实中如此单纯憨厚的人真想不到你为啥喜欢在网上和于池子组队撕B。
你最大的错就是爱的盲目,失去了自我判断和自尊,没有及时止损。
真不知道你喜欢于池子什么。
她拿假身份骗你,谎言被戳穿后还打掉你的手吼你走开,你就应该看清她的真面目离她远远的。
结果你还更喜欢她了,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让你干嘛你就干嘛,你是看不出她和段柏文有一腿还是看不出她只是在利用你的感情?还是你都明白但是心甘情愿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虽然我很同情你当了备胎背锅侠还挨打,但也只能说是你识人不清,自作自受。
5.李珥。
她这个角色在《左耳》里就不太正常。
本片中学生故意捣乱她不教育,反而给自己随便写的特权;把淋湿的男同学(他不是小孩子了好吗)带回家,紧挨着同学坐下还让人家对着你的左耳说话,“我的左耳听不见,不信你可以试试”,你说这句话目的何在啊?
你左耳是真听不见还是装听不见能试出来个毛啊,你听见了装听不见人家能看出来吗?
不知道你心里到底想听人家说什么东西;想请假就请假,想辞职就辞职,你带的是高二的学生耶,好歹交接好工作再走吧?
真是洒脱又自我,怪不得办公室都没人送你。
6.孙萍,于池子的妈。
看了你就知道为啥女主那个德行了,有其母必有其女啊!
自己年轻的时候耍手段和闺蜜抢男人嫁给女主爹,闺蜜死了你又天天上赶子去照顾人家老公儿子,不怕你闺蜜被你气活了吗。
段老爹没新娶老婆吗?
你知道段老爹的下落你告诉人家新老婆一声不行吗?
段老爹酒驾不省人事你只给未成年儿子打电话,你当他老婆是死的吗?
还扶回自己家,段老爹自己没家吗?
而且看他老婆伤心到要去女主家闹和最后留下自己全部积蓄自己走了,并不是对他爹没感情啊!
老公不争气,欠债跑路不回家,一有事就还别的女人,儿子不回家天天去别人家吃饭还对自己冷言冷语没大没小,把全家都给一个女人担着,要我我也不想管你们了。
所以说孙萍家被砸真是活该。
而且,男主女主都17岁了,还让他们单独在屋里关着门,这不是想歪不想歪的问题,这是性教育和自我保护的问题好吗?
爸爸去哪儿夏克立怎么教育夏天和诺一的?
老夏还是思想开放的外国人呢,人家俩还只是孩子还录着节目那么多人在场呢,“男孩子和女孩子不可以单独在一起把门关上,你们结婚以后可以”。
7.男主的爹,无力吐槽了。
看他儿子也差不多知道他是什么人了。
欠债就自己跑路,丢下老婆儿子不回家成天借酒消愁,有困难不找自己老婆给别的女人打电话,还违法酒驾。
新老婆留下钱走了他浪子回头了,也回家陪儿子了也振作了,真是醉了。
总之这部片子打着青春美好的旗号,给青少年做出了诸多错误的示范:普通的男孩子喜欢我我就可以随意利用他的喜欢,做错了事也不用当面道歉,反正我喜欢的人也喜欢我就够了。
对人不用有礼貌,想吼就吼,想查隐私就查,想跟踪就跟踪,想试探就试探。
我这么做可以,别人这么做不行,我喜欢的男生,谁也喜欢他谁就等着被我报复吧,人与人之间不用遵守界限,大家关系好就可以什么事情都掺和在一起。
作为演员,不仅要有演技,还要有挑剧本的眼光。
你接了这个角色,就代表你认同了这个人的价值观,或者说你展示在镜头前的就是你对这个人物的理解。
不要只负责美美美,别人指责了就拿人设说事。
观众对剧本对价值观和深度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希望演员和导演们也是。
所有秘密的结果… 觉得挺好看的,没有那么低分的水平吧,很文艺挺小众的,冷清的风格是我的菜,是一个人的周六秋风夜晚。
电影风格、色调和画面其实和很多日系、英系的片子很像,我喜欢自己国语的作品。
起初看的动力是因为看到一个视频剪辑,混剪让我觉得三观崩裂,所以好奇心大发来看的,片子并没有这样,我觉得逻辑什么的都还蛮对的。
我感觉这个青春片挺不错的,我居然23岁才能深入读懂饶雪漫吗?
我好晚熟啊。
现在对青春片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理解每一个人物的经历、性格和行为。
现在也越来越喜欢看谈恋爱的片子了,我想我真的到了情窦初开的时候了,只是觉得恍若隔世,我的情窦初开居然是工作两年后的23岁。
高中和大学的经历像跑马灯一样,画面一帧一帧地划过我的脑海。
挺想哭的,我写了一封信给十七岁的自己,告诉她我的近况,片尾曲《给十七岁的自己》在我耳边一遍一遍的放着,我想我对的起自己,我觉得这歌词真的超棒,其实少一点狗血,多一点真实,回顾青春,真的让人十分动容。
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我相信我自己。
我喜欢电影里很多内心独白,都是一些看似很简单,但是很深刻的大道理,可以说是演技不够独白来凑。
“我由衷地感谢生活里的痛苦、失望和分离,因为他们,我才更加感受到快乐、希望和重逢”“千万别将拥有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秘密拉近我们的距离”“一个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明明白白”“原来我自以为了解的每一个真相,其实都不是真正的真相”“原来每一个秘密的最后都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原来真相不一定是真相,而谎言却永远都是谎言” 我喜欢这些话,让我又能清醒冷静的审视自己,17岁不会再重来,而秘密的开始也许是另一个秘密。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很狗血,就是什么少女心,玛丽苏的电影,但我觉得这部电影其实没有那么糟糕,谁没有17岁?
谁没有过心里的秘密呢?
人生没有谁是配角,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人生”这部电影中的主角。
秘密太多内存不够在将你完全删除之前此处停止更新段柏文心事长,衣衫薄的十七岁,他遇上了她,两个不同年代的人,却因为青春期的爱懵懂而相撞.《我的高中》一文,或许带着嘲笑的意味,但更多的是希望引起老师的关注,或许也是从那时起,他对她有了一份感觉.他喜欢她,可是年龄与身份却成了最大的沟壑,看着张漾带她离去的背影,他只说了一句话:“带她走,好好爱着她,让我永远嫉妒你.一个单纯似水的男孩儿,因为这段不知名的爱,成熟了.那种秘而不宣藏在心底的感情,叫暗恋.使处在雨季的他成长了.如果爱可以用线放飞,那么放飞它的那个人,一定诚实并且勇敢.可是,这份感情始终放在他的心底,一直很安静.于池子书中我最爱的人物是于池子.曾经我是很喜欢这样乐观开朗,大大咧咧的女孩的.但看了《秘果》之后,更多的,竟是欣赏呢.喜欢一个人,如果可以小心翼翼地放在心里,那铁定一件很美好的事.喜欢于池子的对爱的任性,对爱的人的坚持.纵然最后没有得到本应属于她的那份幸福,同时也欣赏她最后毅然退出的那份勇气.然,即使她最终没有得到段文柏的爱,即使不是在段文柏抱在怀里的那个她.池子、我曾眷恋的、是一片飘在天边的云彩.而你所执着的,是近在身边的温暖,是一双旧藏在你大衣口袋里的羊毛手套.等到冬天到了,就只会将你紧紧握住,风雪与共.我知道春天一定会来、并且很快就到,而在冬天之后、便是四季如春.就好像我早就知道,天边的云朵会被吹散,但不到黄昏天暗,我便无法挥手道别.这一枚写满秘密然后结成果实的秘果,就像是我的青春,带着酸甜的味道、在时光的洗练里、变成一粒光滑、饱满、透亮的琥珀,凝聚了回忆的熹微,也印证了沉淀的静谧.青草盈盈,绿叶悠悠.似乎那些故事,理应就该是在那个季节出现的,出现在万物繁盛的季节.这个季节---衣衫薄,那个年纪心事长.牵牵绊绊,躲躲闪闪,那不愿意被窥视的秘密,慢慢积聚,最后成一颗成熟种子,在心中灿烂,发芽,开花,瞬间长成参天大树,结出硕大果实-秘果.也许,只是在那个年纪,那个时期,那些才够拥有的.它 ,就是那么傻,它 ,就是有那么天真.天空没有云彩,天空没有阳光,朦朦胧胧的淡淡一片,不黑,但乳白.初望略感些许刺眼,后来就完全没有了,那应该让适应这个词代替.躺在草地上,望着天空,视野的范围也只有这片天,心中也只有我们俩了.笑笑闹闹,分享着心中曾经的小秘密.喜欢的歌,静静听,喜欢的人,静静看.青春一去不返了,有过痕迹,它留在心里.青春—那一场关于暗恋的事.
“没有人永远18岁,但永远有人18岁”段柏文与于池子的故事是从小就开始的,他们青梅竹马,或许那些情愫也正是在上学放学骑着单车吵吵闹闹的路上陈飞宇×欧阳娜娜,十七八岁的少年少女出演这部《秘果》,适配度百分百,作为《左耳》的姐妹篇,故事依旧围绕着青春、校园、不羁、矛盾、多角恋展开,在那个年纪发生的一切事情好像合理又纠葛于池子喜欢段柏文很多人都知道,而段柏文喜欢小耳朵老师却非人尽皆知于池子与斯嘉丽的姐妹裂痕,斯嘉丽与段柏文的暗藏秘密每个人都有在心头上一把锁,而当秘密被启封,我们终究还是我们吗当段柏文尝到于池子不在身边的那种滋味时,他才渐渐明白原来他的喜欢也并不是自己心里所想的那般可是有些东西不是想要弥补的时候还在的青春到底是什么呢?
所有秘密的结果,无非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
希望年少时的喜欢都能被人所偏爱!
首先评价,没有我想象中的差劲。
有的时候,对一部片子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之后反而更容易感到满足。
《秘果》是我高中时期挺喜欢的一本小说,因为感觉自己很像于池子,于是又对于池子有了更多一分的心疼跟好感。
书里面的内容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网剧的内容我也不太记得,但这些确实是一些人的青春故事。
于池子喜欢段柏文,段柏文喜欢小耳朵,小耳朵爱张漾,张漾爱小耳朵......电影里面多少还是弱化了段柏文对小耳朵的感情,也没有过多的去描述小耳朵跟张漾的故事。
毕竟,秘果的主角是于池子。
小说里面我依稀记得作者是以段柏文跟于池子两个人的视角来写同一个故事,电影里面也是这样的叙述方式,我觉得还是可取的。
同一个故事,不同的视角,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于池子的秘密是段柏文,段柏文的秘密是小耳朵。
当他们的秘密都不再是秘密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新的故事。
作为电影我觉得故事讲述得还算完整,更多的把两个主角的互动引了出来。
说完了故事,就要说一下演员了。
欧阳娜娜其实只要不说“鹿小葵加油”,她虽说不是演得特别的好,但也不至于特别的烂。
陈飞宇的台词说实话很尴尬,但是我今天同事还看了《将夜》,他的演技也自然了很多。
至于段柏文,点开2倍速,就会发现台词好不好根本听不出来。
青春期小男生的一些小情绪,他还是多少有表现出来的。
斯嘉丽在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在COS黎吧啦,最后的彩蛋也印证了我的这种想法。
横刀比起在小说里,显得更温柔多情了一些。
与其说是青春疼痛,我觉得《秘果》只是讲述了一个十七岁的故事。
没有《左耳》的轰轰烈烈,只是有可能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身上的一个青春故事。
误会让我们成长。
不是所有的秘密都能见光,不是所有的暗恋都有结局。
但好在,我们还在彼此身边。
冲着欧阳娜娜、陈飞宇和欧豪看的,不过…呃…有点失望,哈哈。
没有撕逼,没早恋,没堕胎,没喝酒抽烟,全程等待一个人尽皆知的秘密… 三个星二代加上一众成年演员,没一个不在尬演啊。
剧情朴实,描述的是青春期里那些不可理喻的情愫,觉得本该在一起的两个人,就是会因为莫名其妙的各种原因而相互折磨。
也许青春总是伴随着一些疼痛,但是时过境迁,那些疼痛和残酷的人生现实相比,也就just so so 吧。
陈飞宇的颜和欧阳娜娜的舒服感满分,其他都不重要了。
陈飞宇这耐打的颜和欧阳娜娜的感觉挺让人入戏的,至少全程不跳戏,还是有那么一些些起伏点的。
要是能来吻戏就好了,没有哎😣不过画面还是美的。
不管怎样因为这部电影爱上了陈飞宇,啊~上一部还是不喜欢吴亦凡,因为他演的《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彻底圈粉,然后因为他的音乐电音好玩。
扯远了,反正终于又遇见一个陈飞宇,喜欢喜欢喜欢😍
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十七岁,也没有什么青涩的爱情,十七岁的我倒是有了很大的自我转变。
也许并不相信,高二我选择了“乐观”,在学校尽可能地开心,面对父母经常的吵架,我经常要躲在被窝里害怕,然后还要去上学,上学便开始默默准备离家出走的物资,有一晚爸爸要赶妈妈和弟弟出去,我受不了了,我先走一步,一个人在灯火通明的小镇里毫无目的地走着,走上天桥,我发现我并没有想死,我只是觉得生活很痛苦,想要去镇里唯一一间基督教堂,可是也关门了,最后妈妈说她只是吓唬爸爸?
等我回来后,大家各自回房间睡觉了。
我实在是无法理解,每晚喝酒吵架,我很害怕,但是却又无能为力,那时候我只希望有个家,因为从小没跟爸妈一起生活。
后来,我意识到,如果一个家没有爱的话,有跟没有是一样的。
再后来我意识到,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要自己强大起来,17岁的我挣扎着生活,又何来青涩的爱情,错过便不再,只希望以后能遇到有趣的人,带来这样的感觉。
北影节英嘉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
摄影机运动和色调感觉就像是在看基氏,摄影太棒了,时不时响起的惊悚配乐很creep。hooker,街边卖书的老大爷,义无反顾追女孩的少年,气象站的中年女人,冲动离家的女孩,沉默的父亲,好像全片没有一个人笑过呀
BJIFF 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依然跳动的心脏和暗流涌动的情绪 阳光雨雪 绿林海洋 只要活着就会感受就会爱恨 //很喜欢镜头语言 很美很梦核感
这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性复杂面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感受到人性的冲突与挣扎。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紧张的情节安排,生动地展现了冲动背后的心理变化和道德抉择。影片的导演巧妙地运用了镜头语言和音效,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同时,影片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冲动与理性、自由与责任等议题的深刻思考。《冲动》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人性探索片。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加珍惜和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
很久没看大师电影,感觉很好。三十年后的沙丹力荐,资料馆场场满座。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
摄影好美,演员表现力太强了!没什么情节,但油画一样的画面,纪录的却是凛冽的破败的没有希望的东欧
头一回参加电影节,有点新奇。风格是安哲。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BJIFF2024 No.3柯达胶卷拍摄,好冷酷的影像,是否太过沉闷?风格想起《寒枝雀静》,后者都更富有生机些
广袤的大地上,一对父女开着一辆破旧的电影放映车似乎没有方向的前进着。单身父亲和女儿的对话不多,可是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叛逆,她看到自己的生长 也发现了身体的成熟,也发觉父亲对野女人的性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电影、电影院),大家静静的看着电影里的故事,好像有一世我们也是这样生活着。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没看太懂,但是摄影很不错💦💦
萧条冷冽的公路片 父女 母亲的骨灰 松散的叙事与冷静克制的长镜头
-
第四部,没让我冲起来
BJIFF 14|“It seems that the summer is going to be cancelled.” 有人带着女儿和投影仪四处流浪放电影,有人裹着大衣在荒原的路边卖冯内古特和卡夫卡。人与人之间都没什么话可说,一瓶烈酒、暴力的拳头、砸向玻璃的石块和裸体照片就是情绪的全部表达。内心和自然一样神秘而令人畏惧,非常俄罗斯。看的时候发现一些画面明显有胶片受损的痕迹,大概是刻意为之? P.S. 电影画面真的很像“从世纪金源(对不起 但那个商场真的好像)到瑞瓦肖”啊… 以及中文字幕又在胡乱翻译了,have enough fling都不能好好翻嘛…
痛苦的观影过程,确是我一直迷恋的母题。
北影节打卡。可能是我格局太小以至于欣赏无能,第一次在北影节的影院里睡得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