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许久的一部片子,没有失望。
下午一个人在病房看完哭成狗。
整部电影节奏很慢,故事也很简单,两个人的互动和一路风景占了大部分的时长。
两位老戏骨的演绎着实动人。
一个半小时,温暖的厚重,悲伤的浓郁。
衰老,遗忘,疾病,死别。
这些都是我们总在逃避却又终将面对的话题。
两个人爱的那么浓烈,却总也是敌不过命运的安排吧。
也恐惧,但仍愿陪你到你最后一刻;也知道,但不想成为你的累赘;也情愿,让大家都记住最好的我。
电影用极为清淡的笔触写下了太多伦理命运的挣扎抉择,又用撕心裂肺的告白把这一切染上浓厚的悲情颜色。
自己都不敢想老了以后的事,说实话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
而世事无常,谁又知道自己今后的人生究竟会是怎样的走向呢。
不管怎么说吧,只愿那时身边能有个会因为我而变得勇敢,同时也可以让我变得勇敢的人陪伴吧。
贴两张截图吧:
这一段爆哭…两位叔的表演真的是打动人啊。
爱与命运,哪里有什么公平不公平呢。
另外这一段也感触很深,唉。
如果看一对年轻男女卿卿我我属于司空见惯,那么看一对老年男子耳鬓厮磨,我才敏锐地意识到,原来情侣之间其实有那么多的情绪和动作,亲密关系要打破的距离那么远。
画面很美,编导也很用心了,表演更厉害了。
老年痴呆,安排录音机,当起了很大的功用,既可以安排录对话来表达两个人的爱意,又当了矛盾漩涡的媒介;公路旅行的终点,是另一个人的演奏会;当所有的焦点都被吸引到那个生病的一方时,又安排旅行的一站去另一方的故居,故居里有提供煽情的姐姐姐夫一家,接着再用一个蓄谋已久的聚会以及聚会上两个人不同形式的“受不了我要静一静”再一次升华面对生离死别时的难舍和彼此的矛盾与挣扎,又顺便发现个冲突的高潮。
最后在一个荒芜人烟的山中城堡静默地引爆冲突,然后再用演奏会的忧伤钢琴曲结束了影片,还留下一点悬念。
这个冲突吧,尽管我看的时候觉得好俗,但相比之下已经很不俗了,毕竟好像谁都有理,而且不只是情侣大难题。
你老了想自杀还是给人当累赘?
你家老人老了或者你的爱人lose life control你接受对方自我解脱吗?
最后留悬念也很好(尽管我看着看着突然就弹着钢琴结束了,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但我坚信是我被爆米花片儿洗了太多脑一时没反应过来)。
影片给安排了一只狗,我严重怀疑主要用途就为了配合科林费尔斯那句“I'm gonna go out and take the dog for a walk. and when I get back I'm gonna cook us dinner. And then we're gonna pretend none of this ever happened."
在哈里·麦昆的电影中,一段真挚的感情被一个若隐若现的幽灵蒙上了阴影。
“我们会认真对待它吗?”在《超新星》的轻微扭曲中,一对夫妇中的一方问另一方。
“是的,”另一个回答,他的声音一点也不严肃。
最后,一种不同的情绪降临。
“是的,”他最后说。
“我们”。
这对情侣是山姆和塔斯克,由科林·费尔斯和斯坦利·图齐饰演,他们显然是准备一辈子都在一起。
同样明显的是,他们之间的纽带在多大程度上不把宝贵的东西当回事。
塔斯克是个爱开玩笑的人,干练而活泼,他是一位颇受尊敬的小说家,而山姆——一位钢琴家——则紧随他的步伐。
他们的默认状态是甜蜜的乒乓球式滑稽争吵。
大多数夫妻都会怀疑同样的事情:当争吵结束后,你最想念的不是争吵吗?故事的背景是一次穿越英国湖区世外桃源般的公路旅行。
陪伴他们的是他们的狗,它看起来是像是用棕色的毛料做成的。
但另一个“人”也和他们在一起。
他们不用痴呆症这个词本身,而是称之为血腥的东西。
但它正在一点一点地吞噬塔斯克。
即使是笑话也只能保护你免受这么多伤害。
新冠疫情造成的电影停滞意味着《超新星》将在英国上映,同时另一个关于老年痴呆症的故事《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仍在放映中。
在这里,疾病没有安东尼·霍普金斯在弗洛里安·泽勒的作品中那么严重。
(塔斯克相对年轻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额外悲伤。
在现实生活中,图奇只有60岁。
)提到治疗时,塔斯克皱着眉头,我们认为这是他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病情。
虽然有凄凉的预兆,但早期穿越深绿色坎布里亚郡的旅程主要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特写。
前半个小时就这样过去了。
与《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虽然泽勒的电影是以舞台剧的形式开始的,但编剧兼导演哈里·麦昆的作品《超新星》在三幕中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种强烈的熟悉感。
大提琴填补了空白,经常在蒙太奇般蜿蜒的道路上响起。
塔斯克不仅是一位小说家,还是一位业余天文学家。
这个主题让电影对宇宙之外的世界产生了诗意的思考。
它也给人一种固定的感觉。
但在其他地方,麦昆也可以默默无闻地表现出色。
有一次,他把目光从天空移到一个简单的手被握住的镜头上。
这种效果是强大的,影片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亲密时刻。
最重要的是,它永远不会让人感到柔软。
在地球上,它总是比我们想象的要晚。
秋天的旅行,每一个场景都笼罩着悲伤的阴影。
所有称职的作家——塔斯克可能是其中之一——内心都有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所说的“冰的碎片”,一种对真相的追求,无论多么残酷。
我们意识到,它在塔斯克手里。
剧本的精华也是如此。
娴熟的编剧仍然需要顶级的表演。
它得到了他们。
对图齐来说,这个角色不仅仅需要扮演一个垂死之人的情感投入。
在台词的空间里,演员必须让我们知道塔斯克曾经有多活跃,以及它消失得有多快。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高超的技巧和大量的情感表现。
但费尔斯的困难更棘手吗?“你只是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做,支撑着整个世界,”图奇对他说,这句话很好,但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银幕上,都很难扮演。
争论哪一个演员的表现更好是没有意义的,也是对它的一种误解。
在一个人物如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故事里,每个人只能和另一个人一样好。
如果这让你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夫妻关系,我也是这样的。
《超新星》是一部勇敢而感人的电影。
它没有戛然而止,也提醒我们,结局无法改变过去的一切。
只有保持自我,我才有信心和勇气去爱你在爱情里,我首先要爱自己才能去爱你。
而如果我不能做我自己,那我必然是无法去爱和接受自己的。
其实电影中塔斯克遇到的情景我也无数次幻想过。
我一直计划着等我六十岁了,我就选择服用安眠药的方式去自杀,因为一想到自己变得衰老、破败、残缺,我就感到深深的恐惧。
我觉得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想面对自己变老的样子。
对于塔斯克来说,他遇到的是更绝望的——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会让他忘记一切,什么都不认识,变成一个空洞的,只剩外表的,仅仅是活着的生命而已。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不是他,只是长得像他而已。
塔斯克是多么骄傲自负的一个人啊,他怎么能忍受这个披着自己外壳,而内在完全不是自己的人呢。
一旦我清楚自己不是自己的时候,我就已经失去了爱人的信心和勇气。
我会自卑,我会觉得自己不配,我会深感无力以至于去做出更多有违我本意和本性的事情来迎合感情,那恐怕会让加速感情走向破裂。
只有保持自我,我才是你深爱的那个你真正相爱的双方,一定是被彼此的外貌和灵魂所吸引的。
一旦我失忆了,我所有的记忆、知识和感情都会消失殆尽,失去了这些内在所依托的我,只留下相似的外壳,那必定不再是你曾经深爱的那个我。
记得在《镇魂》里,有个女生用神器救回了本应死亡的奶奶,但最后却也是她亲手杀死这个她宁愿用自己生命所换回来的奶奶,只因被救回的是一个丧失一切记忆和情感的痴呆老人。
“她只是个披着我奶奶外衣的怪物!
”还记得当时看到真相被揭穿时我的震惊,“怎么会是我深爱的那个奶奶!
”在电影中,萨姆说“我会照顾你 我会守护你 我会给你洗澡 我会抱着你 给你擦该死的屁股 做一切我可以做的让你想起我是谁”
我相信这份承诺是真心的,也是他一定会去努力实现的。
但是一天能坚持,一个月呢?
一年呢?
五年呢?
或许你真的能坚持下来,但你真的不会懊恼吗?
不会疲惫吗?
我爱你,我希望你开心快乐,绝不想看着你为我徒劳无功,把本可以过得幸福的时间精力都投入一个永无止尽的黑洞之中。
也许某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当你躺在床上时长叹的那一口气,那一股涌上心头却被你强压下去的悔意,就是压垮我们爱情的最后一根稻草。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愛情都是短暫的,最後剩下的,只是親情和習慣。
尤其在沒有法律和道德,約束的同志圈,兩個男人,在一起或者分開,都是非常簡單容易。
同志關係又被稱為玻璃,玻璃的特性:——易碎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不往,不離,不棄。
哪怕,對方年華老去,甚至不記得一切。
#超新星超新星:某些恆星在演化接近末期,經歷的一種,極其劇烈和明亮的爆炸。
過程中所引發的電磁輻射,經常能夠照亮所在的整個星系,往往持續幾周,乃至幾個月才逐漸衰減。
我們的身體,來自爆炸後的星星,來到世上都是為了你,你是此生最美的際遇。
我們的身體和記憶,終歸會向衰老後爆炸的星星。
在那之前,記得我們,是由愛組成的物質。
#早發性癡呆癡呆(dementia),是一種獲得性,進行性認知功能障礙綜合症。
表現為多種大腦高級功能紊亂,包括記憶,思維,定向,理解,計算,學習能力,語言和判斷功能的障礙。
常伴隨行為和情感異常,患者日常生活社交和工作能力明顯減退。
#《超新星》《超新星》是一部,於2020年上映的英國劇情電影,由哈里·麥奎因編劇並執導,科林·費爾斯和史丹利·圖奇主演。
這部電影溫柔且感人,講述了一對同性伴侶,在面對阿茲海默症,帶來的困境時的愛與支持。
#劇情簡介影片的故事圍繞著,薩姆和塔斯克這對伴侶展開。
塔斯克被診斷出,患有早期阿茲海默症,這讓他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
為了珍惜剩餘的時光,他們決定開著一輛房車,踏上英國湖區的公路旅行,拜訪朋友和家人,重溫過去的回憶。
在旅途中,他們面對了疾病,帶來的挑戰和未來的不可預知性,同時也重新審視了,他們的關係和生活的意義。
薩姆和塔斯克彼此支持、理解,並努力尋找,在困難中的安慰和力量。
#電影表達的主題愛與伴侶關係:電影深入描繪了,薩姆和塔斯克之間深厚的愛情,展示了在面對重大挑戰時,伴侶之間的支持和理解是多麼重要。
他們的關係,是一種無條件的愛,體現了對彼此的忠誠和關懷。
面對疾病與死亡:塔斯克的阿茲海默症診斷,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陰影。
電影通過他們的旅程,探討了人們如何面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並如何在不確定的未來中尋找意義和希望。
記憶與身份:阿茲海默症逐漸,奪走塔斯克的記憶,讓他失去自我。
電影探討了記憶,對於個人身份的重要性,以及失去記憶,對於人際關係,自我認知的深遠影響。
生活的脆弱與珍貴:影片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表達,提醒觀眾生活的脆弱和短暫,並強調珍惜當下、珍視與愛人,共度的每一刻的重要性。
《超新星》是一部,情感真摯的電影,通過兩位主角的旅程和互動,探討了愛、記憶、疾病和生活的本質。
電影以其細膩的表演和溫柔的敘事風格,深深打動了觀眾的心,讓人們在觀影後,對生命和愛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超新星 (2020)7.42020 / 英国 / 爱情 同性 / 哈里·麦昆 / 科林·费尔斯 斯坦利·图齐
超新星 的感觉和 叔叔 有点像。
叙事很平淡,但人物极丰满,超新星 的叙事更平淡一些,只是加了海尔默兹症这个大背景。
这种类型的同志电影可能会是这些年的主流,而且技术上的确更成熟了。
不说 喜宴 霸王别姬,断背山 四年后播出的 摩登家庭 第一季,小卡一家尚以同志身份来制造冲突。
但十一季结束后,影视作品里的同志关系已经不是奇观和噱头,也不是把其中一个角色换成异性也照样成立。
甚至 翠丝 里的姜皓文也能归结为一类人群,而不是笼统的说,基佬。
同志题材另一个好写的地方是可以把这个关系无限放大到家庭社会的眼光中。
叔叔 里这种眼光已经平和了,超新星 里这类矛盾基本构不成冲突。
不愧是腐国。。。。。。
一对老年同性恋人,一个是作家一个是钢琴家,在作家罹患早期阿兹海默的时候,他们的选择。
不是故意选择类似主题,但爱、死亡和记忆本身就是电影导演超喜欢的题材。
这个片子的风格和《father》完全不同,几乎采用白描的手法,截取了两个人在这个时间段里的一个个横截面,细腻的生活化细节,丰富的面部和肢体表情,俏皮又直切人心的对话,好像时空切片一样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两个人开着房车,在优美的英国乡野间,开着导航仪的玩笑,在湖区看星星;和亲友齐聚一堂享受温馨的时光;租了乡下的石头房子两两相对。
他们说话的时候,完全没有背景音乐,就像你每天的日常。
只有开车和看风景的时候,会响起悠扬的古典乐,有时候是钢琴有时候是大提琴。
爱到底是什么?
是绝不分开还是聆听对方的选择?
是强加于人还是实现对方的愿望?
它有形式吗?
或者说,尊重和爱,哪一个更重?
与此同时,又回到最近读的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
一个人做出选择,是基于当下的每一秒,还是某个令自己恐惧的未来?
两个大叔级演员贡献出让人感同身受的演出。
柯林叔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太有感染力了。
you are easily related to them, to both of them. Then you feel the weight, the weight of their emotions & their choice. It’s so heavy that it echoing among the valleys. “You must let me go.” “放我走。
”
生老病死一直是永恒的话题,没有谁可以避免它。
我能眼睁睁看着你不知日月年,不知身在何处,不知道我是谁吗,我会奔溃吗,会干脆放弃吗,把你送进疗养院,每个星期看你一次了事,念你最爱的书,我其实真的够坚强,我没问题,只要我有一口气在,我就会照顾你,看护你,帮你洗澡,抱着你,帮你擦屁股,用尽办法提醒你我是谁,我们对彼此是多么的重要,我现在觉得之所以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你,不如让我们一起坦诚接受它,让我陪在你身边,直到最后一刻。
如今时代,爱掺杂许多杂质因素,我们的爱一直在坚持,你为何不愿意坚持,是怕我见到你垂暮的脸庞吗,我们从少年到老年,我要我们每个瞬间在一起。
旅行房车,录声机,钢琴,露比,仿佛一切都静止在了旁边的湖畔风景中,片中同样还有两句话打动了我,"某样东西消失告别的时候很悲伤,意味着他在过去还是很美好的对吧?我们不会因为缺乏奇迹而饿死,但因为缺乏好奇而饿死"。
如果死亡真正来临到自己身边,失去控制的时候,我们无能为力,不能改变到什么,像sam一样把时间放在爱的人身边,所剩无几的岁月需静听。
“山姆是我的拯救者”,山姆念着塔斯克写下的文字。
山姆是他的拯救者。
可是山姆却在忘记一切之前,尽力安排好所有,带他回到儿时的家,把曾经的家人和朋友全都找来,留下一场音乐会和一条狗,希望,就算忘记了,走了,山姆也能够安好,拯救者与被拯救者到底是谁呢?
可是,无论如何,失去与忘记,活着与悼念,本就不应该同时存在的。
整部片,各个方面都浑然一体,它本该就是这样浑然天成。
他们俩,狗狗,风景,房车,音乐,壁橱里的火焰,地上的碎片与食物,互相倚靠的情绪,仅有的,剩下的,唯一的,回望的,这些完全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情绪,只能看着他们俩,去感受,他们倾诉,拥抱,道别,流泪,啜泣,还有趁着窗外的月光,最后一次欲望的渴求,与喘息。
各种亲密的动作,默契的眼神,熟稔的打趣和调戏,完全无法抵抗。
特别是脸叔那种疲惫、委屈、心软、愤怒,否认,挣扎和酸楚,渴望用尽一切抓住所拥有的。
台词特别特别好,特别需要演技,幸运的是两人完全撑起来了,特别是发现真相之后对质的晚餐戏,脸叔的那段独白与断断续续的眼泪,完完全全,戳心的要死。
塔斯克和山姆姐姐的女儿在躺椅上聊天时,才注意到影片开头,黑暗中,一颗颗星星逐渐亮起,其中一颗突然变得更亮,然后慢慢消失,这就是超新星的爆发,塔斯克不想被忘记,只想闪耀,接着骤然消失,而山姆只应该,也只能够记住这闪光的一刻。
不是不爱了,只是爱的太深了…如果自己的另一半得了无法逆转的疾病,抛开道德和世俗的还有其他各种外部因素,你会选择的是和他一起走下去,还是选择离开,这个问题,个人觉得,哪种选择都没有对错,只是个人选择,这并不应该有一个"公理"式的"做法"…如果自己不幸得了无法逆转的疾病,你是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和你一直走下去,还是希望他不要再做无谓的挣扎,在最好的时光离开呢,有的时候我们内心有一种声音,有的时候我们的理智是另外一种声音,但是无论是哪种选择,个人依旧觉得这个没有"约定俗成"的"操作规范"…影片的故事中,一对同性爱人,脸叔扮演的角色患病,而且是当下医疗无法治愈,你可以想成是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最后会忘记过去的人事物忘记过去的快乐与忧伤忘记完全的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你也可以想成渐冻症,患者会逐渐丧失运动技能一点一点的消亡在无法动弹的躯壳内…你也可以想成是亨廷顿舞蹈症,病人从发病到最后死掉会经历很多难以想象的痛苦…所以,如果是患病一方,你希望让自己爱的人看着自己痛苦么,还是希望让自己爱的人陪着自己走到最后,还是希望自己爱的人只是记住自己最后的美好…而作为爱着这个患病的人的人呢,你是无论如何都会与自己爱的人共同进退,还是选择在他最后的时光中只记住他的美好…影片在探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尝试…总得来说,如前所述,这个个人并不觉得有一个"理论"或者"操作规范"可以将其圈定,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每个人对于爱的定义不同,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每个人的要求也不同,但是,爱,就应该是做让对方舒服的事情而不是让自己心安理得的选择,这也许其有的时候看起来违背常理或者违背了道德,但是,爱,就是成全,爱,就是陪伴,爱,就是妥协,爱,就是坚持,对不对呢,毕竟,爱就是爱,再伟大的爱到头来也只是爱,影片中这对爱人面对这个问题,选择了他们都可以接受的方式,这才是最重要的,而这里,无关种族,无关性向,个人评分8.9分,推荐指数五颗星。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
3.5
萧条冷冽的公路片 父女 母亲的骨灰 松散的叙事与冷静克制的长镜头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沿着老塔的脚步走来,往凯鲁亚克的方向走去。
#BJIFF2024 俄罗斯的冷酷和神秘刚好符合我当下的心境。我们活着,承受,冲动,孤独游荡,无话可说。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
【BJIFF】第四场,坚决下周来北京要提前保证充足睡眠。这部真的很喜欢,好喜欢结尾的音乐(有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吗?)。静态的诗歌。
比较闷一些,主要是人物的情感转变略显突兀,意识流类。运镜很美,环境契合了整片的基调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
#Cannes2023
摄影好美,演员表现力太强了!没什么情节,但油画一样的画面,纪录的却是凛冽的破败的没有希望的东欧
BJIFF 女儿很美,对俄罗斯又多了点了解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昏昏欲睡,场景萧瑟,和寒冷潮湿的、无处投放的情感。故事性实在是没有,运镜手法也有点复古,所以会有点晕,睡了半小时……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3.5